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正文

简述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_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语文学习】 2019-07-30本文已影响

  柳宗元写的画意山水游记文章,把我国的山水游记文学推向了一个高峰,在艺术上的成就是非常之高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的内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对后世影响最大,最脍炙人口的是他的山水游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有他个人的深沉感慨,也有社会现实的投影;他的游记历来为人们赞誉、传诵的最重要原因在于他卓越的艺术独创性。

  山水记是包括山水游记、台阁楼亭记、园林记的一种文学形式。柳宗元的山水记创作很丰富,在《柳河东全集》收录的山水记一共二十八篇。其中记亭池六篇、祀庙九篇、山水十一篇,此外的《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愚溪诗序》两篇,内容和形式上可以算山水记。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写照。由于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成心理的变异,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由意在渲泻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精彩的景物描绘,是柳宗元山水游记最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文中的代表作,这一组山水散文,用清新优美的文笔,描绘幽深奇绝的永州景色,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柳宗元描绘山水景物,既善于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景物的全貌,又善于用精巧的细腻的手法对局部景物进行工笔描绘。比如《钴鉧潭记》:“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用十几个字勾画出钴鉧潭概貌。写冉溪流入钴鉧潭则十分详尽:“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曲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易暴。齧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把溪水的流向、形状和水势都描绘的具体而生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和《游黄息记》等的景物描写也十分出色,写鱼、写树、写石各有不同、各具特色。他还常用以动写静的手法使自然景物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如写小石潭的石底,“卷石底以出”,一个“卷”字写活了石头。

  柳宗元山水游记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自然山水的性格化。他在处理“物我关系”上,不仅纯客观描摹精彩绝伦,借景抒情恰到好处,还擅于情景交融,客观之景带上了作家的主观感情色彩。他在“永州八记”里,写得最多的是清泉奇石、怪树幽篁之类,这同作者高洁深邃、卓然独立的品格气质显然有内在的联系。作者在写景状物时着意渲染的凄清悲凉冷寂的气氛,如钴鉧潭西小丘那“悠然而虚”、“渊然而静”的“清冷之状”,小石潭的“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意境,更是他那抑郁忧愤情怀的物化表现。一方面是弃置蛮荒,寂寥冷落,无人赏识的永州山水,另一方面是贬逐南国,英雄失路,壮志难伸的柳宗元,彼此各自引为知己,双方相互同情支持,这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不幸遭遇同自然景物就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物我化为一体,显得自然和谐。比如《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作者游小丘的感受。而且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他还处处以山水自喻。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以山水景物自况,慨叹小石城山之景虽美,但“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实际上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使山水景物都具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品格,这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大特色,这种山水景物性格化的写法是柳宗元对游记文学的一个发展。

  形象化的议论,也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个重要特色。比如《钴鉧潭西小丘记》中关于小丘遭遇的议论。在游记中,从描绘的景物形象出发,展开生动活泼、极富启发性的议论,这事柳宗元的首创,也可以说是为游记文学的发展又辟一途。

  柳宗元山水游记还有一个特色是语言精练而不雕琢,优美而不华靡。他主张为文“意尽便止”。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长短交错出现,读起来起伏变化、流畅婉转,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苏东坡称柳宗元“善造语”,如“流若织文,响若操琴”等。

  山水自然之美要靠人们去发现,去改造,去建设,去美化,而人类的活动将进一步提升山水自然景观的价值和品位。柳宗元说:“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潭州杨中丞作东池戴氏堂记》)。美的自然景观拥有的人文内涵越丰富,它的审美价值就越大。而这种人文内涵,往往是由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发生或杰出人物的登临歌吟而形成、积淀下来的。柳宗元的游记文分两类,一类是记亭、堂、寺、院,一类是记山水。这些景观经柳宗元的品题吟咏就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了美学品位。“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美学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突出了人的作用。自然美必须是在与人的关系中实现的。自然山水没有进入人的审美视野,没有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它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而人类的活动:或对山水自然的改造、建设,或名人的游览和游览过后的品题吟咏,更赋予自然景观以人文内涵,这样就提升了自然景观的价值和品位。柳宗元的游记文所体现的这种美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他之前还没有谁如此突出地强调过人类发现、改造、建设、提升自然美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美学思想的提出及在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体现,是柳宗元对我国古代美学的一大贡献。

  游记一体,到了柳宗元的笔下更注重主观情感的宣泄,“借山水写心境”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个重要特色。作者对谪贬人生的感悟,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对山水美学的体悟等等渗透其中,使得这些模山范水的游记文有了更丰富深蕴的内涵。它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柳宗元的思想修养、品格气节、人生遭际、民情关怀、审美趣味等等。因此,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具备了特有的思想文化品格,才得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一席特殊的地位。

  柳宗元文有画意的山水游记,把我国的山水游记文学推向了一个高峰,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创作实绩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作者被贬永州期间,为排遣忧闷,常寻幽探胜,寄情山水,并形诸笔墨,其中以“永州八记”为著。这八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以及《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另有《游黄溪记》等。

  翻阅柳宗元这些主要写于永州贬所的记游之作,会突出地感觉到其中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在描写过程中,作者有时采用直接象征手法,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茺的悲剧命运”,但多数情况下,则是将表现与再现两种手法结合起来,既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摹,又将主体情感不露痕迹地融注其中,令人于意会中领略作者的情感指向。

  柳宗元还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即通过文学家的发掘、加工和再创造,将那些罕见的胜境传给世人,以免“贻林涧之愧”。他要用自己的全副精力和才情,去“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借以安顿他那悲哀苦闷的灵魂,并从中获得些许凄美的怡悦。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两大特点

  1、不为写山水而写山水,而把自己的悲愤积郁的情感寄托于其中。

  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成心理的变异,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郁愤填膺时,憎山恶水,以山水为“狴牢”;一人独游时,又与之同病相怜,并借山水之“幽幽”、“窅窅”以“处休”、“观妙”。从宣泄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概括地说,柳宗元游记在摹写境界,描绘自然山水美的时候,具有独具的审美特征,那就是他喜欢写清幽深邃之景,遭遗被弃之地,怪异特立之物,除恶去秽之事。

  善于精细形象地写出奇峭幽冷的境界,是柳宗元游记的创造,而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追求则是由他内在的精神世界所决定的,即为他遭贬后孤寂失意心情的深刻反映,是他被冷落后抑郁忧愤心态的曲折外化。柳宗元本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也有杰出的才能,但由于他参加了永贞革新遭致失败,被远贬茺州,成了一名“僇人”,从此有才不得施展,有志不得实现,一种被遗弃的失落感严重地困扰着他,这种心情寄之于他的游记就表现为喜欢写被弃不售的美好事物。《钴鉧潭西小丘记》“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一段,真可说是血泪之词。

  柳宗元面对巨大的政治挫折,感伤苦闷,也曾乞怜请托过人,但其主流是不动摇、不后退,执着于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止一次地宣称:“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表现出坚持自己心志和操守的不屈性格。在这种精神状态影响下,他在游记中又特别喜欢描绘大自然的奇特美,刻摹怪异特立的景致。他在《始得西山宴游记》里从各个侧面对西山的“怪特”作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后,忽然插入一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显然,这句话别有寓意。柳宗元好写自然山水的“异态”、“怪特”是深有寄托的。

  柳宗元的游记还喜欢写改变自然界的荒芜面貌,开辟奇美景观的过程。几乎每一篇游记都不厌其烦地提到除茺去秽,露美显奇之事。如《钴鉧潭西小丘记》写道:“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其对“粪除”的过程每文必谈,似乎是有深意的。

  2、观察细腻,体验深切,文笔精细秀美,语言清丽流畅。

  概括地说,柳宗元以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几乎能够捕捉住大自然任何美妙动人之处,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又赋予山水景物以活的生命力,并以清新峻洁的语言,恰切生动的比喻,把自然景色细致入微、形神毕肖地再现出来,达到了“文中有画”的境地。

  柳宗元模山范水,做到了鲜明生动,肖物传神。“柳州集中第一得意之笔”,摹写生动的特点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近代林纾说:“一小小题目(《小石潭记》),至于穷形尽相,物无遁情,体物直到精微地步矣。”柳宗元之所以能写山水入神主要是由于他徜徉在永、柳山水之间时,常常精心体察,不仅“能使是物了然于心”,细致地掌握景物的特征,而且“能了然于口与手”,通过文字把景物的精妙之处充分地表现出来。他的游记中,写得最多的是山和水,而各篇所写山和水毫不相同、千姿百态,其间细微差别都表露无遗。柳宗元洞幽烛微地写出自然景观的千差万别,刘熙载说:“柳州记山水”,“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他笔下怪石、草本等等,无不表现出体物精微的特点。比喻和比拟是天才的标志,也是使描写的事物鲜明生动的有力的艺术手段。富有智慧、想象力极其丰富的柳宗元,在他的游记中就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从而大大增强了描绘自然景观形象化的程度。

  “摹写情景入化,画家所不到”,这是清人汪基对柳宗元游记的评论。确实,柳宗元的优秀游记作品不仅随物赋形,逼真生动,而且写景出神入化,往往赋予所写的景物以一种神韵,一种活的生命,达到形神兼备、栩栩欲活的境地。柳宗元游记的“文中有画”,除上述表现外,还融入作画的某些技法,体现出一定的画理。比如绘画十分讲究经营位置,对所画景物 作出精当的组织安排,也就是构图的问题。柳宗元游记在景物的组织安排、布置构局上颇具匠心。在绘画的经营位置上,还有运用画的空白的技法,即所谓不画之画,柳宗元借鉴这种技巧,在他的游记中表现为在用实笔的同时也用虚笔,即不写之写。再如绘画中色彩十分重要,柳宗元游记对景物色彩的描绘非常重视,他不仅视色彩为景物客体的重要特征,而且当作创造意境、表达作者主体感情的有力手段。其他如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等画理,在柳宗元的游记中也有出色体现。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错不了学习网 版权所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