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优秀说课稿

【高一地理】 2016-03-20本文已影响

  在过去的产业经济学领域中,往往根据产品单位体积的相对重量将工业划分为轻重工业。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高一地理优秀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工业区》这节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第一课时,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两节课主要介绍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及工业地域的形成,而传统工业区这节课则是在前两节所学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衰落的原因,综合整治的措施,并能借鉴他国的经验对中国的传统工业区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新工业区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从课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和分布。 鲁尔区传统的区位条件及衰落的主要原因。 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能力目标: 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分析个别案例到上升到一般规律的思维过程。

  情感目标: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3、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因素,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的措施。

  难点:应用所学的理论及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教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

  2、 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 运用地理图表: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

  2、 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 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教 案

  第一课时 传统工业区

  【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和总结。也是对上面两章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及(工业地域的形成)的印证。本节内容是学习在自然和社会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包括这两种不同工业地域特点分析,归纳其区位选择,分析传统工业区存在问题和整治措施;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通过以上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能力。这一节课是高中地理教材设计和编排中重要的章节。贯彻新一轮课改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建立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关注人地关系"。与旧教材相比,新的高中地理教材加强了环境与发展的内容。二者的关系要处理好。不能为了发展而牲牺环境代价。也不能说为了环境而停止发展,甚至取消所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本节课只学习传统工业区。 ...........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鲁尔区传统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

  2.初步掌握分析一个地域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方法。

  3.初步学会对一个传统工业区进行综合整治提出合理化建议。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鲁尔区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

  2.通过设问、启发引导学生对我国东北工业区综合整治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看待传统工业区的衰落和综合整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通过鲁尔区环境污染的治理,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建立一个环境优美的“地球村”。

  【教学重点】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鲁尔区的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对比、讲述法和设问启发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在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其中传统工业区多形成于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它们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传统工业区

  引导学生看书P65第一自然段,教师适当提问,学生归纳总结,少数问题课件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1 主要的传统工业区: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中国东北工业区。

  2 主要区位优势:

  一般接近煤、铁产地或接近市场、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以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3 主要工业部门:煤炭、钢铁、电力、纺织、机械、化工等

  4 企业规模:大型企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石油的使用、煤炭地位的下降,导致传统工业发展缓慢。下面以鲁尔工业区为例说明。

  二 案例——鲁尔工业区

  ㈠鲁尔区的概况

  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其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而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㈡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引导学生阅读案例3第二、三自然段。首先让学生归纳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

  ㈢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鲁尔区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逐渐发展了煤炭、电力、煤化学工业。运进铁矿石,发展钢铁工业;煤炭资源与充沛的水源相结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大量钢铁和充足电力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工业。凭借这几个大工业部门,鲁尔区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但这种以传统工业为主,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于少数重工业部门的生产结构很单一。随着煤炭地位下降,问题也就出来了。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将必然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鲁尔区的衰落,可引导学生从该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世界工业发展形势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应抓住其产业结构问题,说明它是后面原因产生的基础。先让学生试着总结归纳,教师相机点拨。

  1 生产结构单一 五大工业部门均为传统工业,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分析;某一部门衰落,必然引起全区生产衰落)

  2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引导学生读图4.10、4.11、4.12,分析比较说明鲁尔区煤炭由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开采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产量下降。另一方面,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重已下降到30%以下。

  3 世界性钢铁过剩 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钢、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钢铁市场竞争 激烈。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的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需 用钢材料少的新兴工业的兴起,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

  4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衰落的根本原因

  5 环境污染严重 播放课件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 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且因用地紧张、环境污染 严重等原因,新兴企业不愿到这里落户。因此,鲁尔区必须整改。

  ㈣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

  这部分教学的侧重点应是使学生理解综合整治措施的效益,即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机械记忆,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前面对其经济衰落原因的分析,大胆提出可行性建议,教师适时结合插图作出适当的讲解。

  【活动】辽中南工业区是我国主要的传统工业区之一,曾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机械工业基地,主要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工业集聚形成了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高度城市化的辽中南工业城市群,也是全国重要的重化工业产品市场。重化工业的长期发展,使辽中南工业区成为污染源集中、“三废”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的地区。近年来,辽中南传统工业区经济增长比较缓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正采取措施振兴以辽中南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

  优势?

  2、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

  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

  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

  条件的异同

  问题探究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它的综合整治对我国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哪些借鉴作用?

  【小结】略

  【作业】收集如何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的相关资料。

  高一地理优秀说课稿(二)

  一、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二、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与其他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工业及聚落、商业关系密切。因此教材在讲授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后,安排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本节是本章的第二节,在第一节介绍完交通运输自身主要的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向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面发展的趋势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后,本节主要结合大量事例说明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深刻揭示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聚落沿交通干线分布。②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③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书籍、报刊、互联网等途径搜集广州特别是番禺地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相关资料。

  ②利用多媒体把搜集资料汇总并制作电子版向其它同学作演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家乡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的调查、评价,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培养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分析人文地理现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知识的技能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

  由于中学地理教育的被忽视,所以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太高。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例教学:创设实例情景小组活动探究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结合书本案例并升华到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为学生提供身边的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引发学生质疑提高兴趣,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环境观和发展观。

  四、说学法:

  本节课立足于案例分析,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首任。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案例分析 3、总结归纳法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引出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引入课题。)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工薪阶层人士,要置业(买房),以下因素中,哪三个你认为是最重要的?(周边的娱乐项目丰富、房价合适、周边有较好的商业中心、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社区文化浓厚、生活设施齐全、具有升值潜力)

  (二)讲授新课

  (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以株洲、武汉市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教师向学生展示聚落的图片,并引导其归纳聚落的概念、类型。

  2.教师向学生展示聚落形态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各种聚落的形态,并引导学生总结──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3.学生展示课前小组制作的“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电子资料,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和分享,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并给予评价。

  4.教师指导学生读“交通工具与城市空间形态”图,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5.案例教学──“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株洲的城市形态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关商业网点的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图片明确商业网点的含义。

  (2)教师向学生展示山区、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让学生对比、观察,分组讨论判断两幅图的地形,思考两者商业网点的分布差异并说明原因。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因素。

  (4)以“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为例,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地图、图片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并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5)教师小结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交通最优、市场最优)。

  六、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实例,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料分析并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能较好地达成课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的资料搜集,利用多媒体把搜集资料汇总并制作成电子版向其它同学演示,较好地实现了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北京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影响的调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以及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分析人文地理现象的思想,较好地达成了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错不了学习网 版权所有

回到顶部